<i id="6fbms"></i>
  • <ins id="6fbms"></ins>
    <table id="6fbms"><s id="6fbms"></s></table>
    <acronym id="6fbms"></acronym>
  • <label id="6fbms"></label>

      <ruby id="6fbms"></ruby>

      1. 首   頁 走進漢臺 新聞中心 政府信息公開 政務服務 互動交流 專題專欄

        辛亥革命運動中的漢中人

          1905年,孫中山先生成立同盟會后,旗幟鮮明地把推翻淸朝封建統治,建立民主共和國作為綱領。漢中在海外及國內求學的進步青年中,有不少人加入同盟會。他們積極響應同盟會總會號召,為推翻腐朽沒落的封建統治,建立民主共和作斗爭?,F遴選幾位代表人物,簡述其革命業跡。

          張肇基,字樂成,清光緒十六年(1890)生于南鄭縣七里鄉染房營(今漢中市漢臺區七里辦事處染房營村)。畢業于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,在校學習期間,參加孫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會。1911年10月10日,武昌起義爆發,為響應同盟會總會在全國發動武裝起義的號召,肇基高舉推翻帝制、建立共和義旗,在山東煙臺率部起義,被推為民軍副都督。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,孫中山先生發起“二次革命” 號召,討伐袁世凱,肇基積極響應,在南京黃興麾下任二次革命軍前敵指揮。二次革命失敗后,遭到袁氏政權通緝,肇基出走日本,受到孫中山先生器重。民國3年(1914)12月29日,袁世凱操縱通過《修正大總統選舉法》,做起復辟帝制美夢。同年,孫中山先生組建“中華革命黨”,肇基受孫中山先生委派回國,投入護國運動,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,出任中華革命黨陜西支部負責人,陜西討袁軍第一師師長。同年10月,回漢中組織討袁事宜。受袁氏政府指令,陜南鎮守使兼漢中警備司令張鈁將肇基抓捕。臨刑前,肇基大義凜然,面對漢中父老鄉親,慷慨陳辭,“袁氏欲帝制自衛,人人皆欲誅之。余死固不足惜,然天下討袁者眾,國賊授首之期,亦不遠矣!”從容就義于漢中北教場(今漢臺區萬邦時代廣場),時年25歲。

          民國20年(1931)冬,國民黨元老、國民政府“監察院”長于右任,在陜西省政府主席楊虎城陪同下視察漢中時,為緬懷肇基對建立民國所作出的貢獻,曾專程到七里鄉染房營看望肇基親屬,并表示慰問。

          王舉之,字聘三,清光緒八年(1822)生于西鄉縣下高川鄉小漁溝。光緒末年,入陜西高等學堂預科學習,在校加入同盟會。宣統二年(1910)畢業回縣,任縣高等小學堂學監兼教員。在學校和社會上宣傳同盟會綱領,擴大影響,爭取同志。宣統三年(1911)10月22曰,西安起義取得勝利,消息傳到西鄉,舉之回到下高川五里壩與數百鄉親們密謀,響應“秦隴復漢軍”號召,舉行起義。鄉親們推選王舉之為起義軍首領,制定“響應西安,光復陜南,救民于水火,不爭權奪利” 的起義宗旨。王舉之將起義人員編成3個分隊,定名“保民團”, 又仿校秦隴復漢軍名稱,在義旗上書“復漢軍”3個字。11月22日(農歷十月初二),王舉之率“保民團” 二千余人浩浩蕩蕩向縣城挺進。西鄉知縣王景峨見這么多民眾起來“造反” 驚慌失措,棄城越墻逃走。保民團占領縣城后,破監放囚,開倉濟困,告示安民,維持治安。舉之還召開各界士紳會議,當眾宣布,“保民團之舉,乃響應西安起義號召,實行孫中山先生主張,推翻清朝專制,建立民國,一請各界人士支持保民團,同心協力光復陜南”, 舉之陳辭得到與會者擁護??h議事會會長、民團總教練黃朝鏞居心叵測,偽裝投降,一方面籌集糧躺,犒勞保民團成員。一方面擬訂里應外合消滅起義軍計劃,暗中派人往漢中密報總兵江朝宗,請求派軍隊鎮壓。11月27日,江朝宗派駐漢中新軍管帶李光輝,與民團團總李岱岳領數千人包圍西鄉縣城。保民團成員未經過訓練,缺乏對策,加之黃朝鏞領民團從背后襲擊起義軍,保民團不戰自亂,王舉之被俘。李岱岳用鐵鉤從背上勾住舉之脊柱,吊起來審問。舉之血流如注,視死如歸,強忍巨痛,怒斥李岱岳,“滿奴走狗,你主子已夕陽西下,你還能撐幾天,到時自有人與你等算賬!”旋遇害,時年30歲。數百名參加起義成員同時罹難。舉之犧牲一個多月后,漢中各縣相繼光復。

          張俊彥,字伯英,清同治五年(1866)生于略陽縣城關??婆e時貢生,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想往光明,參加同盟會。1911年10月22日,西安起義勝利后,孝忠于朝廷的略陽縣清廷代理人知縣桂超,置秦隴復漢軍通電各州縣更幟號令無動于衷,依然我行我素??┓e極響應同盟會總會及秦隴復漢軍號召,組織民團,讓同盟會會員劉筱楓任團總,劉利川任團佐(即團副),準備起義。當參加西安起義的略陽籍成員康炳熙返里后,找其商議起義事宜時,兩人不謀而合,決定共同組織起義,推翻清朝略陽縣政府。后來,兩人商定將起義時間定在1912年2月19日。這天,各路起義軍向縣城挺進,時有3000多人響應??┟駡F包圍縣城,知縣桂超見起義軍人多勢眾,驚慌失措,誘騙起義軍派代表對話??┍煌茷閮擅偞碇?,前往縣衙與桂超談判,向對方提出5項民主政治條件,要求桂超將政權移交秦隴復漢軍政府。桂超陽奉陰違,表面接受起義軍提出的所有條件,即日交出縣印、在縣城四門插白旗向起義軍投降。請起義軍不要訴諸武力,讓西路起義軍駐入城東嘉陵書院,其他各路義軍可原路返回。桂超派縣府衙役前往義軍駐地,以“照料”之名,行監視之實。就在起義軍包圍縣城之始,桂超便暗中派人火速往漢中,將略陽發生事件稟報總兵江朝宗,請求派兵救援。

          參加起義人員聞縣府已全部接受起義軍提出的政治條件,準備投降,紛紛回家。桂超緩兵之計初見成效,暗中部署兵力, 準備襲擊起義軍。25日拂曉,桂超和清軍略陽游擊沙占魁、守備方振興,各領人馬,兵分兩路偷襲嘉陵書院義軍。義軍熟睡,毫無戒備,突遭襲擊,雖據院抵抗,終因戰斗力薄弱而潰散,多人傷亡,俊彥被俘。桂超施以酷刑,將張“站籠” ,俊彥視死如歸, 大聲呼喊,“今日之事,我為百姓,非為我也。腐朽不除,死不瞑目!”被折磨罹難,時年47歲。

          康炳熙,字朗軒,清同治十三年(1874) 生于略陽縣金家河。辛亥革命爆發前,在西安師范學堂上學期間加入同盟會。1911年10月22日,參加西安革命軍組織的推翻清朝統治的起義。同年冬,積極響應秦隴復漢軍總司令部號召,返回家鄉略陽金家河,宣傳武昌起義、西安起義的偉大意義,聯絡廣大群眾,籌謀推翻清朝略陽政府行動方案。組織千余人民團,建立起革命武裝力量。請拳師教授民團成負習練武功。炳熙通過一起參加西安起義的同鄉、西安師范學堂學生張諤,聯系已建立民團的其父張俊彥,商討共同發起略陽起義事宜,定于1912年2月19日舉行起義。這天,炳熙集結好民團隊伍后激情高呼:“我們要向清朝政府算賬去!”受到民眾一致擁護。炳熙帶領金家河民團向縣城挺進,將縣城包圍。清略陽縣知縣桂超誘騙起義軍停止武力,派代表談判,炳熙被推舉為兩名義軍談判總代表之一。談判中,炳熙義正詞嚴陳述政治條件,駁斥桂超詭辯。迫于形勢,桂超一方面假意接受起義軍提出的5項條件,表示愿意向起義軍投降、交權;一方面以宴請、金錢收買拉攏。桂超的卑劣行徑遭到炳熙斷然拒絕。25日凌晨,炳熙見桂超毫無投降實際行動,憤然孤身找其論理,行至縣二門臺階,遭受埋伏,被衙役亂刀殺害,時年38歲。

          在紀念辛亥革命勝利一百周年之際,深切緬懷在推翻封建帝制斗爭中英勇就義的幾位漢中人。這些覺醒的知識分子,為了實現革命理想,喚醒家鄉受苦受難的廣大民眾,和反動當局作不屈不撓的斗爭。有的被俘后,臨刑時大義凜然,誓死如歸,高呼口號,慷慨陳詞,言詞敲響了埋葬封建制度的喪鐘,給民眾以激大的鼓舞。這些漢中人杰,在革命斗爭中表現的精神,使漢中人民感到無比自豪。幾位先驅的革命精種,漢中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。

        全网禁区美女裸体网站

        <i id="6fbms"></i>
      2. <ins id="6fbms"></ins>
        <table id="6fbms"><s id="6fbms"></s></table>
        <acronym id="6fbms"></acronym>
      3. <label id="6fbms"></label>

          <ruby id="6fbms"></ruby>